尋訪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
時間:2019-10-15 13:12:00
——廬山“文化探尋之旅”
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奮斗的歷史,習主席在參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時曾表示,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為進一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實踐活動深入開展,激發教職員工傳承革命前輩傳統精神,做新時代紅色傳人,華夏國育研究院以紅色教育基地為載體,以廬山文化為背景,開展了“尋訪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主題紅色之旅。 日前,我院吳迪院長帶領遠程教育事業部教師走進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政治名山--廬山,參觀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廬山會議舊址,以期在實地參觀學習中全面了解和客觀評價歷史,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正能量,更好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江西廬山有著“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是古代文人墨客揮墨,并借景抒情之地。在近現代史上,同樣是承載著有著深厚政治內涵的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期間,見證過多次國共合作的歷史,在山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尋訪之旅正是被廬山的文化底蘊所吸引,探尋歷史的記憶,以史為鑒,從現代的角度,客觀的看待歷史事件,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初心、體驗在國家存亡之際的使命、找到生活在幸福生活里的我們和前輩的差距、將我們的問題解決思路落到實處。
探尋之旅的第一站,來到了唐代詩人白居易親筆所題的“花徑亭”。此處據傳是文人雅士聚集之所,曾經也引得很多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駐足探索。有人曾經質疑過這“花徑”二字是否為白居易親筆所題的真實性,理由是古體字中“花”字草頭部首的起筆和落筆應為工整的雙十字,石上呈現的字為更接近近代的書寫方式。眾所周知,毛主席愛好毛筆書法,更是對歷史研讀深刻,有著優秀領導力的人才都重視歷史,能從歷史中找到樂趣,增長見識,并善于從歷史中總結經驗和教訓。
花徑石
紅色之旅的第二站是著名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廬山會議舊址。一樓的各個房間內,通過影像和文字資料,展示了抗日戰爭時期在江西廬山發生過的抗戰史實,真實的照片記錄下了侵華戰爭時期中國普通百姓受到的迫害,也記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兒女英勇抗爭的事實。從一個玻璃展柜里,擺放著廬山會議期間使用的文物、書信,也看到了彭德懷親筆所書《萬言書》手稿的原版。
彭德懷致毛澤東的“萬言書”
二樓是當年“廬山會議”的會場,大會主席臺依然保持著1970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時的原貌。一排排整齊的會議桌椅,鋪著那個時代標志性的白色桌布,一張張標著曾經在歷史上名垂青史的粉色座位牌,一盞盞茶杯,還有會議的主席臺上,毛主席的畫像正掛中間,兩邊簇擁的十面紅色旗幟,主席臺兩邊的墻面上,仍保留著具有時代意義的標語: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歲!通過老照片的提示,可以輕松還原出當年開會的場景,學習中心各位老師,神情莊重,認真仔細的觀摩每一幅照片,很長時間都停留在會場,目光掃過每一個早已沒有人在的空座位,仿佛已經看到了每一個參會的老一輩革命家,正親身經歷著緊張的會議現場,大家有的奮筆疾書,有的抬頭凝視,大家共同思考著中國未來的出路。
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會場
華夏國育研究院遠程教育事業部教師在廬山會議舊址前合影
在行程的最后一站,華夏國育的老師們,跟隨偉人的足跡,來到廬山深處的美廬別墅、周恩來別墅和廬山博物館。
廬山深處的別墅,不僅是貼近歷史上的領導人的生活,先后有宋美齡、蔣介石夫婦二人在此辦公居住,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也曾在美廬“下榻”。更重要的是,在這里,也展示了風云變幻的中國現代史。廬山軍官訓練團的創辦、馬歇爾八上廬山調停國共兩黨合作等事件均在此發生,還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蔣介石正式接收由周恩來遞交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地方。“美廬”別墅內至今還保留著宋美齡和蔣介石生活的擺設和用品。
“美廬”別墅
三疊泉、五老峰、含鄱口、廬山植物園,這些各位領袖曾經也游歷過的景色,華夏國育也皆領略了一番。站在山頂,遙望山川湖泊,感受無數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前輩們曾歷經奮戰保衛的領土,懷著感恩的心,珍惜現在的生活。
正如華夏國育吳迪院長的總結,廬山之行,不只是游玩山水,更是對歷史和文化的學習。翻越過歷史的潮流,以史為鑒,守初心、找差距;順應社會主義建設方向,擔使命、抓落實。華夏國育人懷著學匠精神,積極響應國家素質教育改革政策,不忘教育初心,辦良心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搭乘著新時代方舟,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勇擔當,無數懷揣著奮斗、拼搏的求學人砥礪前行,希望與同時代的求學者一起感恩歷史,珍惜現在,不負韶華。
吳迪院長:疫情之下,學習尤...
2020-06-12
改變從現在開始—國家開放大...
2020-06-12